说起嘉庆给乾隆定的 “高宗” 庙号牛金所,不少人觉得这是故意恶心乾隆。
主要是因为宋高宗赵构用过这庙号,而乾隆这辈子最瞧不上的就是赵构。但这想法可有点浅了 —— 嘉庆的心思,远比只盯着赵构要深。
庙号这东西,好坏全看历史上用过的人名声如何,就像球衣号码,乔丹穿 23 号,这号码才金贵。
所以要弄明白 “高宗” 有多耐人寻味,得先看看历史上那些 “高宗” 都是些什么人物。
01汉元帝刘奭:开了个坏头的高宗
帝制时代第一个有 “高宗” 庙号的,是西汉的汉元帝刘奭。
这名字听着陌生,但说王昭君大家就熟了 —— 王昭君出塞和亲,就是他在位时的事。
展开剩余78%刘奭是汉宣帝刘病已的儿子。他爹汉宣帝多厉害?把匈奴摁在地上摩擦,边境安稳得很。可刘奭一上台,立马改了路数,玩起了和亲怀柔。
这还不算最糟的,他最大的 “贡献” 是娶了个叫王政君的皇后。王政君本人倒没什么,可她有个侄子叫王莽。
王莽后来能一步步篡汉牛金所,根子就在汉元帝时期。正是刘奭在位时,王家开始得势,给了王莽起步的机会。
后来王莽篡汉,还 “投桃报李”,给他姑父刘奭上了 “高宗” 庙号。但等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后,直接把刘奭的 “高宗” 庙号给撤了。
你看,这 “高宗” 的头就没开好。一个让外戚势力坐大、间接导致王朝覆灭的皇帝,先占了 “高宗” 的名,这庙号能有多光彩?
02唐高宗李治:被骂 “昏懦” 的高宗
再往后数,就得提唐高宗李治了。
有人说,李治开创了唐朝最大的疆域,嘉庆说不定是参考他?可在封建时代的评价里,李治实在算不上正面典型。
李治是李世民的儿子,武则天的丈夫。史书里对他的评价,简直没一句好话。《旧唐书》说他 “荡情于帷薄,中良自是邪奸得志”;《新唐书》更直接,骂他 “仁懦无远略”“昏懦,为武后所制,流毒天下,贻祸邦家”。
在古人眼里,李治就是个被老婆拿捏住的软蛋,让武则天 “牝鸡司晨”(女人干政),最后差点把李唐江山给改了姓。
乾隆是出了名的看重皇权,最恨后宫干政、权臣擅权。嘉庆给乾隆上庙号时,能把李治当正面例子?显然不可能。
在封建士大夫眼里,李治这 “高宗”,跟 “懦弱”“失权” 几乎画了等号,这哪是夸人?
03宋高宗赵构:被乾隆指着鼻子骂的高宗
最后才轮到宋高宗赵构,也是最扎乾隆心的一位。
乾隆这辈子没少吐槽赵构。他说北宋亡国,不光是徽钦二帝的错,赵构 “实难辞其责”;还骂赵构 “弃淮北而不守中原,惑于汪(伯彦)、黄(潜善),制于秦桧,有岳飞而不能用”。
甚至直接怒斥 “高宗直全无人心,尚可腼颜为人上乎”—— 意思就是赵构根本不配当皇帝,连人都算不上。
乾隆骂赵构时有多狠,回头看嘉庆给他上 “高宗” 庙号就有多讽刺。自己天天骂的 “高宗”,结果儿子给自己也按了个 “高宗”,这不是指着鼻子说 “你跟他一路货色” 吗?
把这些 “高宗” 串起来看,就明白嘉庆的心思了:汉元帝是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,还埋下了外戚篡权的祸根;李治被骂懦弱,让皇权旁落;赵构更是乾隆亲口鄙视的 “昏君”。
这些 “高宗” 要么败家,要么失权,要么窝囊,没一个是能让后世皇帝脸上有光的角色。
乾隆一辈子自夸 “十全老人”,觉得自己功绩盖过历代帝王。可嘉庆偏给他挑了这么个庙号,把他往这些 “问题皇帝” 的堆里归。
这哪是追尊?分明是用历史上的 “高宗” 们做镜子,照着乾隆的短板 —— 王朝在他手里由盛转衰,晚年权臣和珅专权,跟那些 “高宗” 的毛病隐隐对应。
所以说,嘉庆给乾隆上 “高宗” 庙号,恶心程度远超只蹭赵构的热度。他是把历史上所有 “高宗” 的负面标签牛金所,一股脑全贴在了乾隆身上。这操作,够狠,也够绝。
发布于:山东省恒汇证券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